濕疹一詞包含一系列不同種類令皮膚發炎的病症,包括 atopic dermatitis, seborrheic dermatitis, nummular eczema,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, dyshidrotic eczema,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。最常見的皮膚發炎是異位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(或異位性濕疹,atopic eczema)。 常見病徵包括非常痕癢的皮膚紅疹,患者往往因為極度痕癢而把皮膚抓到紅腫及流血。
常發部位
濕疹最常見於嬰兒及小童身上,隨著年齡增長,大多數小朋友在長大後也會有所改善甚至自動痊癒。嬰兒濕疹通常在臉頰開始,亦可在身體其他部位如腹部、尿片部位或四肢出現。之後,濕疹部位亦可發生在手腳的曲位–即手腕、手肘前、足踝、膝後等,和頸的兩側。如長大後仍然出現濕疹情況,通常會發生於肘、頸、膝窩等皺褶處,亦可廣泛分佈到其他部位。
成因
濕疹主要跟遺傳有關,通常父母一方或雙方是濕疹患者。患者的免疫系統呈現過度的敏感,產生一或多種的特異反應毛病。
濕疹患者的皮膚,皮脂層較薄,皮脂主要作用是儲水,皮脂不足會令皮膚流失水分而變得乾燥,失去天然保護層,使過敏原及化學物質穿透皮膚,造成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。
外來因素包括:
–化學物質(如 detergents, soap)或使用不合適的護膚品
–塵蟎
–動物毛髮
–衣物質料不合適
–氣候改變、天氣乾燥、過熱
–花粉
內在因素包括:
–感染
–飲食不均衡
–精神緊張、壓力、過度勞累
–情緒變化
–內分泌失調
通常患者個人或家族成員中也會患上哮喘(Asthma)、花粉熱(Hay Fever)及鼻敏感(Rhinitis)。
處理方向
針對外來及內在誘因,患者需要盡量避免或作出調適。很多時,如患者接觸不到刺激物,病情便會轉好。但如果情況未有改善,醫生便會使用含抗生素或小量類固醇的藥膏。若情況十分嚴重,便需要使用口服藥物。
解決問題的態度永遠是從「源頭」做起,所以第一件事我會建議要先把身體強化起來,才能有「能力」對抗健康問題。要知道濕疹與身體免疫能力及皮膚健康有直接關連,所以在處理方面也不能忽視。
另外,處理濕疹就如處理糖尿病一樣,單一方案控制濕疹,效果未必理想。患者需要改變生活習慣,調節飲食和增加運動量以加強自身免疫能力。皮膚反覆發炎和破損,令皮膚變厚變硬,不利藥物滲透,所以應及早治理,以避免情況惡化。
濕疹痕癢難耐,若用手搔抓,只會愈抓愈痕,甚至抓傷皮膚,應立刻塗上潤膚膏,然後用手輕輕拍打患處,或用冷敷方法止癢。注意應避免使用 aqueous cream BP,因其可能含有 SLS 成分,反而會令濕疹情況更差。
改善皮膚健康
濕疹通常在冬季變差,原因是因為冬天天氣乾燥,加上使用電暖鑪,便會進一步減低環境濕度;患者亦會用比較熱的水淋浴而把剩餘的皮膚油份洗去,使皮膚變得更為乾燥。
為了要減少皮膚乾燥,應使用有潤膚及天然殺菌成份(如茶樹、天竺葵精油)的沐浴液。健康的皮膚應該是保持 pH 5.5,表皮角質層內的水解(hydrolase)在 pH 5.5 的環境上才會活躍起來,把鬆散的表皮皮脂重整排列,成為可抵禦環境侵襲的一塊雙薄葉片形皮脂組織(Bilamellary Lipid Structure)。一般的皂液鹼性很高,hydrolase 不能發揮作用,皮膚便會變得更乾更痕,所以應避免使用。如需浸浴,也建議於水中額外加入浸浴精油。
洗澡後要大量塗上天然無毒的潤膚膏,以保持水份不會迅速流失。即使平時也應常常使用潤膚膏保持皮膚濕潤。建議患者(或其父母)隨身帶備潤膚膏,感到乾燥和痕癢時立即塗上。
提高免疫能力
情緒及壓力
多年前已有研究表示,低下情緒會減低自身免疫能力。保持樂觀及正面態度有助情緒健康,緊張的情緒會令人煩厭不安,影響內分泌。適當處理情緒問題減少情緒波動與精神壓力,可有效控制皮膚發炎狀況。
食物營養
均衡營養有助提高身體免疫能力,但濕疹患者很多時「有殺錯無方過」的心態,戒掉所有「有濕毒」的食物。中文大學兒科學系一項研究顯示,本港最常見引致過敏反應的食物包括:蛋黃(53%)、蛋白(42%)、蝦(35%)、花生(31%)、蟹(29%)及牛肉(13%)。這表示食物與濕疹的關連並非想像中嚴重,只有部分濕疹患者對雞蛋、牛肉等食物過敏。所以家長應根據孩子過去對食物的反應,作出針對性戒口,以免影響必需的營養吸收。如有偏食習慣,建議為其選擇優質的營養補充品,注意營養補充品必需包含礦物質及維他命 B。另外,常忽略的營養素—Omega-3 (EPA & DHA) 對於敏感症狀(如濕疹)有很大幫助。
個人小分享
蔬果食物盡可能選擇有機種植(要 certified 的!)
多飲 filtered water,每重 10 磅應飲一杯 200cc(即 100磅的人應每天飲 10杯 200cc 清水)
早餐食用一杯 low-fat plain yogurt 可清腸胃,有助腸道健康及提升免疫能力。 益生菌也可抑制有害細菌於腸道生長
遠離致敏原
–大多數濕疹患者對塵蟎有過敏反應,所以應避免接觸毛公仔、布梳化、布窗簾等,盡量遠離致敏原。餇養寵物亦應避免。
–使用空氣過濾器減少黴菌生長,並應定期更換濾網也可能有幫助。
–戒煙並遠離二手煙對病情一定有幫助,煙霧所含化學物質是體內免疫系統的大敵。
–化學物品如洗衣粉、洗潔晶也盡量少用,因為它們可能會令濕疹惡化。
–羊毛質料的衣物會刺激皮膚,令皮膚痕癢,而純棉質衣物會較適合。
–嬰兒及小童可戴上綿手套睡覺,以減低不自覺搔抓所造成的傷害。
治療
如果濕疹變得嚴重或有感染,就必需尋求醫生治療。醫生初步通常會處方外用的類固醇藥膏來控制炎症。臉部適宜用最輕度的,例如 Hydrocortisone 0.5% 或 1%,而其他部位可因應情況,用上較強的類固醇,然後逐漸減低強度。
除了一般外用類固醇藥膏及止痕的抗組織胺口服藥外,若有感染問題則須要一併使用抗生素。而極少數急性嚴重發作則可以口服的類固醇快速改善症狀,但因為可能會有副作用因此須由醫生判斷後方可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