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事總有價值

回到香港原來轉眼已經超過20年,由於不在此成長,日常生活總會遇上很多香港獨特之處,例如「講價文化」。

我的父母說:買賣是一種尊重,買不起的不要買,如果真的很想要就令自己變得有能力去買。所以我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從不講價(也不用 A 貨),我亦受到他們影響。

女兒還小的時侯,我每天都會到菜市場。由於我從來都客客氣氣(表面看起來很粗聲粗氣的大哥其實也很有善的!),多買兩次「老闆/ 娘」便會選一些比較靚的貨給我,令我非常感動,時間久了,還會少算我。我是那些「受人恩惠千年記」的人,所以遇上這些情況時我總會多買一些。

良好關係就是從那微細的「互相尊重」及「感恩」(gratitude)開始。

在香港剛開始 part-time 教琴時,最多人問我的不是我在教學上的資歷,一定是價錢。我永遠不會相信考第一跟考最尾的在知識層面上沒有分歧;更不相信每一位老師也是一樣,所以我好肯定「問的人」一定與我的價值觀有差,為何要用錢作首要考慮來選老師?!

剛收到一位外籍人士的查詢,那裡有「高質素但價錢便宜」的普通話老師介紹。(註:小女子也是 Mandarin as a Second Language / Better Chinese Asia 的負責人 ; 全球 >3,500 間學校選用 Better Chinese 教材,亦為習近平及 Obama 簽署的 One Million Strong 唯一的教材提供公司)。

看到這些問題,我一般當沒有看過,家母從來教我「針無兩頭利」的道理。 就好像精油牌子,坊間有些精油牌子產品很平宜,但卻沒有披露產品是如何監控。我份人就是不好不用 / 做(不是這個原則的話,我應該已經變得非常有錢)

Use more ‘Common Sense’ and be more grounded.

不要以為我從小不缺錢,所以才有這麼大口氣說「不以錢作首要考慮條件」及「不講價」。事實並不是如此!有錢人可以非常喜歡「講價」,覺得很有滿足感。我也很喜歡賺錢,錢不旦能解決很多生活鎖碎事,提升生活素質,最重要是它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只是,我所「賺」回來的金錢一定是對方覺得有價值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