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防曬
「一白遮三醜」,愛美的女士很怕皮膚曬黑,又怕曬到一險雀斑,所以上街很多時也會用防曬液。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太陽的紫外線可以改變 DNA,提早老化皮膚。久而久之更有可能引致皮膚癌。
認識 UVA / UVB
能穿過大氣層的紫外線(Ultraviolet,UV)含有 A線(UVA)及 B線(UVB),A 線能射到皮膚真皮層(dermis),破壞骨膠原蛋白及彈性組織。令膚色變深的細胞可在真皮層找到,所以 UVA 亦是主要原因導致膚色變深。
很多人認為古銅色皮膚是健康的象徵,但其實這正正顯示 DNA 受到破壞,嚴重的更有機會引起癌症。PA 值顯示防 UVA 的強度,舉例:PA+ 就是能防 UVA 中最弱,PA+++ 則最強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只允許氧化鋅(Zinc oxide)為唯一一種活性成分能提供完整的UVA(及UVB)保護。
認識防曬產品
市埸上的防曬產品大致可分為兩類:合成化學物(化學防曬)及礦物質(物理防曬)。化學防曬產品通常包括 2-6 種活性成分的組合:二苯甲酮(oxybenzone)、阿伏苯宗(avobenzone)、水楊酸辛酯(octisalate)、奧克立林(octocrylene)、甲基水楊醇(homosalate)和桂皮酸鹽(octinoxate)。
研究顯示,這些活性成分不但會引起皮膚過敏,更會影響身體荷爾蒙,引致其他健康問題甚至癌症!那為何化學防曬仍然是大部分人的選擇?因為這些產品質地容易推開,也不會在使用後令皮膚看起來有一層白膜,因此深受歡迎。
常見的物理防曬成分包括氧化鋅(Zinc oxide)及二氧化鈦(Titanium dioxide),能有效抵抗 UVA 及 UVB。但另一個隱憂就是大部分的物理防曬成分也是納米粒子(nanoparticles),能輕易進入血管及身體各個器官。愈來愈多科學家指出,納米粒子未必對身體健康是安全,甚至可能破壞 DNA。
天然防曬
最有效的防曬方法應該是穿長袖衫褲、架上防 UVA + UVB 的太陽眼鏡及太陽帽子(或使用太陽傘),避免在紫外線強的日子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。如果要去沙灘或進行水上活動,更要使用非納米粒子的物理防曬產品,並需於每兩小時便從新再塗上。在不需要下水的時候也要盡快穿回衣服或用毛巾(最好是防UVA + UVB 的)覆蓋皮膚。不要忘記活動後亦需用一些降溫及護膚的產品,例如蘆薈加上薰衣草精油、永久花精油及黑雲杉精油。
DIY防曬油/乳液
材料:
有機純植物油 1/4杯 (60毫升)
胡蘿蔔籽 (Carrot Seed) 精油10滴
沒藥 (Myrrh) 精油3滴
薰衣草 (Lavender) 精油2滴
做法:
直接將以上材料混合,並放到茶色玻璃樽。以上材料本身具有天然防曬功效,胡蘿蔔籽精油SPF值更高達35-40!一般用途,每1.5至2小時塗一次已非常足夠。
會員專享
BHBL EDUCATION facebook — 健康生活分享及見證
BHBL TRAINING facebook – 為有意推廣健康生活模式給他人的會員,提供一站式全人培訓
其他資源
BHBL AromatherapyCourse facebook – 香港第一個法系精油治療課程資訊,BHBL 會員享有半價及優先報名
BHBL 精油身心靈書籍 – 香港第一本法系精油書籍,BHBL 會員特價優惠
DrMomMom facebook –親子健康與教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