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上學最重要能學到什麼呢?
我聽過不少家長都說:
家長學生都不要太辛苦,不要增加拗撬傷害親子關係。反正課本上學的東西將來工作也用不上,因此合格或者年年升班,能考上大學便可以了。
我個人愚見: 家長如果有以上的心態就是不斷鼓勵孩子「辛苦就不要面對」、「辦事達到最低要求便可以了」。
真正成長的意義是每天學習每天進步。無需與任何人比較,但一定要每天活出更好的自己,這樣才會進步,學會更多,將來的選擇也會更多。 這樣才會對得住自己吧?!
家長與孩子為目標而努力,能夠幫助孩子設立目標並堅持奮鬥,成功路上一定會經歷失敗、會吃苦。潛意識灌輸太辛苦就要避免,那只會讓孩子將來不斷退步,然後愈來愈不開心;因為選擇越來越少,越來越懷疑人生價值。
「不想傷害親子關係」從來在於家長能否控制自己情緒,家長能控制情緒,自然能避免很多「純發洩情緒」帶來的 aftermath。過來人的我當然明白要做到這點不容易,但訓練有素的我有兩點可以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做到。
1. 瞞騙腦袋技巧
當很想破口大罵甚至出手一巴掌打過去時,幻想自己已經罵了/打了,接著下來要做的事情便可以繼續做。
例如:
A. 孩子做了一些挑釁性的行為或說話
B. 家長想破口大罵/一巴掌打過去
C. 孩子家長情緒冷靜下來,教育時間
D. 家長與孩子修復關係時間
那我行為上會做 A, C, D,B 就讓腦袋去做。
即是–>A, B ( 告訴腦袋已經做了), C, D
2. Fast forward to the future
當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,有時做的事情媽媽都很難理解, 家庭教育已經不再只是「身教」、「協助孩子發展潛能」, 還要提供心靈慰藉給孩子。這個時候若遇上當下未能接受的事情,那我便馬上幻想 5年、10年、20年後,面對相同的事情時我的反應會是如何。隨著時間流逝,其實 99.99% 的事根本都不重要。既然是這樣,回到當下,自己便馬上知道應該如何反應/處理了。
我絕對相信家長如果能經常習慣用腦袋解決問題、能身教控制情緒,久而久之孩子都會習慣善用腦袋。
稍後跟大家分享我對「反正課本上學的東西將來工作也用不上,因此合格或者年年升班,能考上大學便可以了。」的回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