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突然很想跟大家說說,我非常不認同的廣告標語,在家中我會非常嚴厲糾正我自己兩個孩子的😅
事先聲明:純粹我自己家中執行的思維,並不代表適合每個家庭,因此無需陷入激烈辯論當中🙏🏻
1. 重要事情講三次
人生最重要是時間,有意義有目標的人生巴不得每天有48小時。若然每件事情都要重複三次,那即代表每天只有八小時😑😑 我非常慶幸我在很小的時候,媽媽嚴厲執行——說話只講一次! 因此養成我留心去聽每個指示,並仔細去執行。 孩子如果培養了這個習慣,學習能力比較快,執行力會變強。 但媽媽必需要同時注意孩子腦部發展,及讓他們明白世間上不認真的人也很多,要懂得分辨;否則,處理得不好孩子可能會變執著。
2. 想做就去做
成功包含很多因素,高度自律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 我絕對支持年輕的時候要不斷嘗試、 不斷碰釘、不斷在失敗中學習。 但更多的年青人誤解這句意思,以為是表現「真我」:只要自己高興就去做、有情緒便要抒發; 一遇上困難就很容易放棄(因為「放棄」比「堅持」容易很多),更不要說從中學習。如果是這樣的態度,就是對自己及對他人都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。 想做就去做必須要有一個中期及長遠目標,要堅持向終點一直走,然後才有資格說「想做就去做」,否則人生就會失去堅持、失去自律。
3. 求學不是求分數
分數不是全部,但我深信它是一個很好的「自我反省指標」。最初我未領會得到,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,更重要是我真心認為分數高不代表一切;誠實、品行、樂於助人等等這些素質在學習上更重要。可是,年幼的孩子未必能消化這句說話(錯過了分數背後的意義),更多的時候家長用這句說話為孩子掩飾。 每人的「 分數」不一樣, 但我認為:有能力取90分的取了80分,即每次浪費10分。 久而久之孩子便以為自己能力只能取80分, 然後實際取70,進入惡性循環。 出來社會做事,那個職位不是看業績/表現?! 職場上都有成績表來決定你的薪酬及職位。 好好利用這個「分數」讓自己「認真做事」、「反省自己的不足」、「修正自己的行為」,讓自己踏上自己值得擁有的道路。
4. Don’t work hard, work smart
本意是好的,腦筋要靈活不能死讀書/做事。 可是我聽太多年青人,甚至乎家長誤解了它的本意,以為「做事有其法」,但根本就是「走捷徑、走精面」、「練精學懶」,基礎沒有打好,享受剎那間風光,還沾沾自喜。 根基不穩健,遇上任何風吹草動便掉下來,繼而抱怨周邊事情。In order to work smart, 一定要經歷 work hard,才能找到 work smart 的竅門。
5. 世界就是不公平
如果認同「時間」是人生最寶貴的,大家都是每天24小時,何來不公平?! 含著金鎖匙出生的人都會潦倒;窮人的子女只要努力向上都能改變生命。 窮不是以金錢來衡量。窮是因為思想上、思維上的貧乏及無謂的過份執著。真的遇上不公平的事情,將之變為自己的動力, 讓自己處於一個沒有人會對自己不公平的地位😏 否則, 將之變為憤怒,情緒控制不了,人生都不可能控制。 金錢只是一個工具,好好利用的話,如菜刀一樣可以為你烹調佳餚,供給你養份。用來威脅別人甚至傷害別人,同一個工具會令你一世痛苦。 總是認為世界不公平的思維都會令人痛苦一生。
快樂的第一步:必須要學會感恩❤️
活在資訊過剩的年代,the list goes on and on…
